至今,都對初中校門口那家包子舖念念不忘。那年頭,我還處在肚子裡缺油水的狀態,蒸熟的肉包子,肉油浸透包子外皮,每咬一口都小心翼翼,生怕油漏了撒了。每天早自習前後,教室裡就瀰漫著那家包子舖的肉包子香味。幼時家貧,常常囊中羞澀,我大多數時候只能餓著肚子吞嚥著口水,朝天大聲念,“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、勞其筋骨、餓其體膚。”
從此,養成了寧可餓著也不輕易找人借錢的習慣。可最近,找人借了一次錢。不借則已,一借驚人。這一次,錢雖然借得不多,但藉錢的對象十分特殊。4月7日,手機、錢包、銀行卡和身份證一次性丟失。定好了8日出差的機票,沒辦法,帶著8000元錢出了門。這一趟差,跑了四個城市,4月26日的時候,8000元錢只剩下200多了。當天酒店的房費,都沒錢交了。雖然多個地方政府部門都表示過由他們接待,而我兜里所剩不多,但我仍執意按照單位規定自理差旅費。手機、銀行卡和身份證全丟,成了一個死結。自己銀行賬戶裡的錢,動彈不得。身上沒有一張卡,家裡也沒法給我匯款。電話求助當地的副省長兼公安廳長,希望他想辦法給我盡快辦個身份證。有了身份證,就能到銀行修改綁定的手機號,就能收到網銀的驗證碼,賬戶裡的錢就可以通過網銀轉出來了。
副省長打了幾個電話後說,身份證不能異地辦理,必須回戶籍所在地才能辦。他看我著急,追問“出了什麼事”。走投無路了,我只好實話實說,“彈盡糧絕了,出差前卡、身份證和手機都丟了,賬上的錢動不了,今天的房錢都沒錢交。”說走投無路,有些人可能覺得有點誇張。作為一個記者,在工作地向工作對像開口借錢,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。試想一下,如果一個記者突然跟採訪對像開口借錢,即便真的是千真萬確的有借有還,也很容易讓他誤以為是變相暗示他給點好處費。這些年,太多記者在外面敲詐勒索,有的根本不暗示而是明示索要好處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