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自今年7月以來,頻頻關注「企業融資成本」問題,日前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,重申「商業銀行應該想辦法服務於小微企業」,之後立即推金融改革的十條措施(簡稱「新金十條」),這是繼4、6月先後提出「定向降準」之後,再度提出具體方案。大陸政府積極協助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緩解「融資難」、「融資貴」問題,以降低弱勢企業融資成本、強化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,顯然已成為當前大陸重大施政課題。
大陸中小企業融資不易的問題存在已久,近兩年來,由於原材料價格、人力成本高漲,經濟成長下滑,資金周轉期拉長等因素,中小企業融資的難題也顯得更為突出。大陸官方雖曾採取諸多政策措施,試圖改善,但由於銀行的資金面持續偏緊,尤其自今年初以來,大陸高層為了遏制影子銀行等非正規金融活動,打壓風險借貸,竭力縮緊銀根,導致企業競相爭奪資金,融資成本飆升,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,並未因實施新的政策而得到緩解。
以今年4、6月間兩度採取「定向降準」貨幣寬鬆政策為例,其目的在落實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,鼓勵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向「三農」和小微企業等弱勢領域,增加有效的資金供給。然而,由於這些弱勢行業規模小、資產少、擔保能力差、內部治理能力弱、盈利微薄,銀行配合政策提供貸款的意願其實不高,因此,單純通過「定向寬鬆」政策,中小企業短期內獲得的助益相當有限。
大陸中小企業融資難、融資成本高的問題無法獲得有效改善,主要癥結在於政策及制度因素。長期以來,大陸的宏觀經濟政策以「成長」為導向,而為了保成長,在手段上特別重視擴大投資,尤其是大項目、大企業優先,中小企業的處境形同次等公民,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。
其次是金融體制問題。由於中小企業效率相對較低,信用不足,抗風險能力較弱,金融機構基於成本、收益、風險等方面的考量,大都偏好給大型企業融資,對中小企業造成排擠作用。
第三是利率政策扭曲問題。低利率政策導致實質利率為負,企業對資金貸款的需求無度,尤其大企業、國企吸走大部分資金,中小企業只好求諸民間借貸或小額貸款公司,並支付較高的借貸成本。
「新金十條」從多方面著手,公布之後受到業界肯定。其中,有些條文內容相較過去具有新意,譬如「遏制變相高息攬儲」,「抑制金融機構籌資成本不合理上升」;要「加快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」等。這些新措施能否有效解決大陸中小企業沉痾的融資問題,各界都拭目以待。
坦白說,解決這樣複雜的問題需要一個過程,非一蹴可幾,過去一段時間大陸中央曾陸續推出不少針對性政策措施,但都沒有得到很顯著的效果,關鍵的原因是缺乏良好順暢的機制,而要建立這些機制,必須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著手,落實18屆三中全會提出的,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,以及加速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。金融體制改革如不深化,利率市場化沒有完成,單憑技術層面改變,很難徹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。
中小型台資企業在大陸同樣遭遇融資難、融資成本高的問題,大陸的短期宏觀調控措施,對於解決當地台商融資問題的效果很有限;台資銀行登陸或可給予資金來源的另一選擇,但關鍵因素是必須加強本身的信譽基礎、債信和擔保品品質。
而為有效降低融資成本,大陸台資企業或可考慮利用上海自貿區金融新政策,善加運用大陸境內外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及跨境集中支付功能,短期因應。